一、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
1926年7月,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。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,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。当时的北洋军阀掌握多达70万人的军队,而国民革命军则只有10万人左右。针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势,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、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。1926年5月,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等作为先头部队,先行出兵湖南。7月9日,北伐战争正式开始。国民革命军连克长沙、平江、岳阳等地。10月,进抵武汉,先后占领武昌、汉阳、汉口。11月起,向南浔路一带发动攻势,占领南昌、九江,随后又攻占福建、浙江。1927年3月下旬先后攻占安庆、南京,胜利的大局已定。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,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。在北伐过程中,国共两党之间虽存在矛盾,但基本上是团结的,仍能集中力量共同对敌。
有一支在广东肇庆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,由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,也被称为“叶挺独立团”。这支部队实际上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规军队,全团官兵2000多人,连以上干部多是共产党员,部队还建立了党支部。在北伐过程中,叶挺独立团经历了各次重大战役和战斗,尤其是在汀泗桥、贺胜桥这两个北伐最有名的战役中所向披靡,取得辉煌战绩,为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“铁军”称号。
叶挺(1896年9月10日-1946年4月8日),原名叶洵,字希夷,中国广东惠阳秋长人,北伐名将,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,新四军军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,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。
二、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
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,工农运动以空前的规模迅速高涨起来。在湖南、湖北、江西等省广大农村,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,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,真正做到了“一切权力归农会”,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的局面。在城市,工人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,仿效省港大罢工的经验,组织武装的纠察队。1927年3月21日,为配合北伐军进军上海,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取得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,这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,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。